在春色濃郁花千樹的四月,我們來到一個叫鵝公嶺的地方,看到一群群膘肥體壯的南江黃羊、波爾山羊穿行在滿山滿嶺的桐籽花、杜娟花間。這里就是聞名這里十里八鄉的鵝公嶺,這里之所以這么出名是因為這里家家戶戶都是萬元戶。
此時,我們聽到一首動人心弦的山歌:“羊兒羊兒是個寶,一年四季都吃草,一家養上十只羊,養家糊口勝種糧,一家養上百只羊,三年可以蓋新房……”唱山歌的土家族青年,就是全縣第一養羊大戶曹傳虎。他向我們講述了自己10年來,在大山深處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1990年秋天,曹傳虎從可大鄉初中畢業后,父母親把家中的10只羊子給他看守。曹傳虎針對本村山地、林地、荒坡多、水草茂盛的特點,不再把這10只本地白山羊作為家中油鹽錢來經營,而是決心將養羊作為發家致富的一條門路去探索。他買了很多養羊的書籍,每天上山都把這些書帶到身上,一邊學習山羊品種改善、飼養技術,防病治病知識,一邊記錄每只羊子的吃草,行走,長勢情況,通過2年多的摸索,10只白山羊發展到了60只羊子。
1992年春天,他從毛壩鄉引進了全縣第一批南江黃羊,他知道這個品種,當時是全國優良的山羊品種之一,于是決心購買種羊,改良自己家山羊。當時他以15元一公斤的價格在毛壩購買了兩只種羊。新品種購進后,他通過精心配料飼養,發現自己的山羊,產仔率增高,小羊的增長速度明顯加快,他認定這個品種后,就開始改換山羊品種,1995年他已發展到200多只南江黃羊,每年可出售100余只種羊,收入都在3萬元左右。
村民們看到曹傳虎養羊致富,紛紛上門學習養羊技術。于是短短幾年間,全村發展到2000多只南江黃羊,其中曹傳虎一家最多時達600多只。曹傳虎不僅給養羊戶提供品種,還負責上門指導技術和銷售服務。南江黃羊,不但成為全村村民增收的骨干項目,還成了渝、湘、鄂三省的品牌。
最近幾年,曹傳虎每年出售種養200只左右,年收入4萬余元。最后,曹傳虎告訴我們,可大鄉地處酉水河畔,氣候、水土都十分適宜發展山羊、黃牛等草食牲畜,過去主要是交通閉塞,不適大規模發展,現在渤桂公路改造后,可大的村級公路可連接周邊鄉鎮,通過這10年的養羊證明,草食牲畜是偏遠山區一條致富好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