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冬天還未過去,土地還未化凍,買種子、買小牛、買機器……53歲的李榮紀最近已是忙得不可開交。忙,是他的常態,這位“克拉瑪依市科技致富帶頭人”肩上挑著沉甸甸的擔子:把村集體公司做起來,讓全村乃至全鎮居民共同走向富裕。
李榮紀是克拉瑪依市烏爾禾區烏爾禾鎮查干草村的村民,村里著名的能人,經營實業的好手,2013年,他被授予“克拉瑪依市科技致富帶頭人”稱號,2016年被評為“查干草村先進個人”,2017年被評為“最美克拉瑪依人”。
去年秋天,李榮紀接手了處于虧損狀態的村集體公司克拉瑪依市八匹馬生態開發有限公司,很快通過他擅長的養殖業賺了100多萬元——其中養羊賺了60多萬元,有機肥又賺了30多萬元,將公司扭虧為盈。
“今年的任務重啊,”李榮紀掰著指頭一筆一筆算,“公司分4個隊:綠化、物業、農業、養殖。今年的綠化工作是要跟旅游方面配合,澆水、施肥、修剪,養護好草坪和風景樹。物業方面,不僅是小區,還有公路養護和養老院的物業工作需要我們承擔。農業這塊,公司承包了6000畝地,準備種上油葵和油菜花,跟旅游業結為一體,開花時邀請游客來花田賞花,結籽了又是一批可觀的收入。養殖方面,已經買了200頭牛,還要買羊,還要做好有機肥料……”
光農業這一項,李榮紀計劃今年要有近200萬元的收入,養殖業則要實現170萬元收入。“今年非做好不可,這樣一來,村里以及鎮上的人不但不愁就業了,收入還能大大增加。”他說。
做什么都想著村里人、鎮里人,是李榮紀的一種思維習慣,這要從他的經歷說起。2005年,李榮紀從家鄉阿克蘇出發,揣著幾萬元去內地創業,不幸失敗。一籌莫展的他聽說烏爾禾鎮有工程缺人手,就來到了查干草村。
為了耕作克拉瑪依市八匹馬生態開發有限公司旗下的近萬畝土地,不久前,公司新購置了用來犁地的東方紅2204型拖拉機“剛到村里時,我快要身無分文了,村里人看了,都主動幫助我,租房給我的村民艾爾則孜,不僅不催房租,還幾乎天天叫我去他家吃飯。”李榮紀說,見他去鎮上不舍得買車票坐車,只能步行,好心村民還送了他輛自行車。
大家的溫暖和善良感動了李榮紀,也促使他在查干草村立足,而他生活好了之后,反過來幫助村里人。從2009年開始,通過組建施工隊慢慢致富的李榮紀自掏腰包,每年堅持為家庭困難的村民送去慰問品和慰問金。據烏爾禾鎮查干草村村委會主任烏蘭計算,李榮紀僅每年用于慰問村里困難村民的慰問金達到兩三萬元。李榮紀還組建了一家畜牧養殖合作社,把各家的羊合在一起放牧喂養,為每個家庭節省出勞動力,好讓他們去做其他工作來增收。
因為承包工程,李榮紀常年買些水泥、沙子放在院子門口,村民家里修個院墻什么的,給他打個招呼就可以自己拿,從不收錢。村里誰家水管跑水了、電路出問題了,只要跟他說一聲,他立即就來幫忙,也沒要過一分錢,他說:“都是小事,能幫就幫,鄉里鄉親的,哪能要錢呢。”
在李榮紀眼中,就業和增收這些“大事”就更要下功夫。前兩年,村里有一戶人家經濟條件不太好,李榮紀直接送了10只羊給他,讓他家通過養羊、種苜蓿來致富。
他說:“不能光送東西,更重要的是教會別人生存的技能,要授人以漁。對經濟條件不好,但有勞動力、能工作的人,我就帶他們跟我一起干工程,給的報酬比別家都高,現在能介紹的活兒就更多了,希望大家一起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今年,除了做好村集體公司,李榮紀還計劃建立一個微小工業園區,其中包括粉條廠、榨油廠、面粉廠、沙棘飲料廠、醋廠……未雨綢繆,他連品牌商標都注冊好了。“主要是負責深加工。”李榮紀說,“比如榨油廠,油葵籽和油菜籽成熟了,與其等著別人收購,倒不如我們自己有能力加工成優質的食用油。面粉廠已經建好,計劃下半年投入生產,等明年,我希望全鎮人都吃上我們自己面粉廠生產的面粉,我們免費提供。”